比肩钢铁侠的人物弧光:我为何对MCU抱有期待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后灭霸时代的MCU终于迎来了比肩钢铁侠的人物塑造,令人惊讶的是这居然发生在剧集中。
复仇者联盟4后,MCU开始烂片频出(包括和洛基第二季第六集同日上映的惊奇队长2),颇有日薄西山之感,对往日MCU的怀念往往成为MCU影评后半部分的一大主题。
过去的MCU为什么能全球大火?
论IP含金量,当时漫威漫画中含金量最高的几个超英IP(X男、蜘蛛侠以及对家的蝙超ww闪等高居漫画角色人气榜的角色)都不在漫威影业手里。论电影质量,复联4之前都是好电影吗?把最早的美队1、雷神1等拿到今天来审视,抛开情感加成也不过如此。可以说,复联4之前的MCU,除了复联134、美队23、钢铁侠1、银护1、雷神3等,绝大多数就是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普通产品,下限不低,上限不高,也有很多烂片。论演员知名度,(当时的)二线当主演几乎是惯例,演员们往往是借着MCU火的。甚至电影宇宙这样的玩法,看看隔壁的星战,在几十年前开始玩这一套,在今天积累下了庞大的宇宙设定——漫威如何通过几年的经营达到几乎快要与星战比肩?
人物,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人物塑造是关键。通过大量的电影叠加、无数的细节堆积,最后在人物的高光时刻,厚积薄发。这种人物弧光的刻画,甚至不限于主角,每一个配角、反派都可以有自己的鲜明特点,”电影宇宙“的优势就在于,配角、反派(只要当集没死)的人物形象,不用必须在某一部中兑现——在每一部作品里,这些人物可以都是做着不重要工作的不干扰主角故事的背景板,但在后期需要这些人物发挥作用时,将其前面的故事整合为一体——就能产生巨大的爆发力——这甚至不限于人物,物件也是如此。当这个时刻发生,就能成为”哦 原来是这样“”woc“的Goosebump Moment(鸡皮疙瘩时刻),带来的情感冲击与多巴胺体验是其他媒介很难实现的。
我期待MCU,就是在期待这样的Goosebump Moment。
Loki2 就是这样兑现了我的期待。季终集是建立在大量的Goosebump Moment上的盛宴。以下为这一集中的几个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