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之旅
-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挪威] 埃丽卡·法特兰
- I S B N :9787555913320
- 出版时间 :2022-5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后苏联时代下年轻的中亚国家的现状以及地处俄罗斯文化圈中人民的选择
“当她带我们回到过去时,这些地区的复杂与美丽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这五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各自拥有不同的人文与地貌,远在苏联之前就有着复杂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尽管这五个国家在许多方面都颇为不同,但它们拥有共同的起源与命运:从1922年到1991年,近七十年的时间里,他们都是苏联——那个在世界史上的大型社会实验——的一部分。自1991年陆续独立后,它们的现状如何?
« 青年人类学家筹备多年,当代关于中亚五国现状观察ZUI全面的非虚构杰作
作者埃丽卡·法特兰花费数年时间研究,两次进入中亚旅行采访,包括土库曼斯坦这个少有人被允许进入的国家。她在穿越哈萨克斯坦的火车上和陌生人一起喝伏特加吃鱼子酱,参加塔吉克斯坦农村的婚礼,亲眼见到土库曼斯坦总统参加赛马的惊心动魄的瞬间。从沙漠到草原,从农田到雪山,从保留着传统文化的古老城市到新兴都市,一路上与导游、卡车和出租车司机、年轻母亲、考古学家、火车上的乘客、德裔门诺派教徒、移民官员和电视记者交谈。详细记录了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有一席之地的突厥民族的国家化现状。形成了这部结合游记、历史与社会学调查的非虚构杰作。
«深刻的风土人物观察记录,深入当地生活,关注女性处境
在土库曼斯坦与哈萨克斯坦一夫多妻盛行;塔吉克斯坦有大量男性前往俄罗斯工作,他们有不少在当地再婚取了俄罗斯老婆,抛弃家乡的妻子;吉尔吉斯斯坦更有恶名昭彰的“绑架新娘”传统,年轻女性被强掳上车并被迫结婚……作者通晓包括俄语,能与当地人充分沟通,并特别关注每个国家女性生存的现状。“二十一岁的萝扎是在一天晚上从化妆品店下班回家的路上被绑架的,此时她已经在比什凯克生活了三年。这一切都不是意外:绑架她的男人知道她下班的时间,以及她通常走哪条路回家。在萝扎独自走到一条空无一人的昏暗街道上时,他动了手。他借了一辆小巴士,并带了十个村里的朋友。这些朋友强行将萝扎拖进小巴士里,把她绑在一个座位上。‘我已经绑架了你。你要做我老婆了。’坐在驾驶座上的男人宣布。”
内容简介
欧洲十大新声音|韦塞尔奖|爱德华·斯坦福最佳旅行作家入围|挪威书商非虚构奖
亚历山大的军队将吉尔吉斯斯坦的胡桃木带回欧洲,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雅格诺布谷,人们还在使用丝绸之路上的主要用语——古雅格诺比语,生活遵循着另一种时间节奏。然而这五个国家一直被随意归为一个地区:先是作为亚洲到波斯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广阔地带,又被视为俄罗斯和英国大博弈的舞台。从里海之滨的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向东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这些国家曾经是苏联最远的边境线。
社会人类学家埃丽卡·法特兰踏上一段即使是最老练的环球旅行者也很少涉足的旅程,探索五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成员国,自1991年陆续独立后,它们的现状如何?
作者穿越土库曼斯坦这个多数世人被禁止进入的国家,前往哈萨克斯坦巨大而荒凉的核爆试验地,在干涸的咸海岸边遇到中国的捕虾人,还遇见自二百年前在吉尔吉斯斯坦平原上生活的德国门诺派教徒。她背包走遍了每个共和国的角落,将这五个中亚国家现在和过去的历史、文化和地理风貌完整介绍给读者,并特别关注每个国家女性生存的现状。《中亚行纪》是一部“穿越中亚的奥德赛”,一位青年人类学家的探索之旅。
作者简介
◎ 作者介绍
埃丽卡·法特兰(Erika Fatland,1983–)
挪威记者、作家以及社会人类学家。她曾在里昂、赫尔辛基、哥本哈根和奥斯陆大学学习,于2008年取得社会人类学硕士学位。法特兰精通英语、法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等八种语言,曾为多家媒体撰稿,撰写关于柏林电影节、艺术展览的报导等。2009年法特兰发表处女作《家长的战争》(Foreldrekrigen),获得多方赞誉,并被挪威书商协会收录进挪威学校推荐阅读书单。2011年凭借《天使之城》(Englebyen)获得布拉哥奖提名。《中亚行纪》(Sovjetistan)于2014年出版,次年获得挪威书商非虚构奖,作者也以此书获得2016年欧洲十大新声音以及奖励青年创作者的韦塞尔奖的荣誉,并入围2020年爱德华·斯坦福/孤独星球年度最佳旅行作家。另著有《无夏之年》(Året uten sommer)、《边境》(Grensen)等。
译者简介
杨晓琼,专职译者。已翻译出版作品有:普里莫·莱维《扳手》、阿扎尔·纳菲西《想象共和国》。
校译:张雨菲,北京外国语大学挪威语专业。
目录
地狱之门 ......1
土库曼斯坦
地下的人 ......7
大理石之城 ......19
灵魂之书 ......28
沙漠之花 ......48
骏马大会 ......65
最后的勘探 ......76
至高幸福时代 ......91
边境 ......97
哈萨克斯坦
寿司与自动取款机的绿洲 ......105
铁道旅行 ......113
消失的海 ......128
帝国 ......138
哈萨克马球 ......146
斯大林的棋子 ......151
首都 ......156
伟大试验 ......164
脆弱的心 ......183
苹果之父 ......190
疲惫的活动家 ......195
一记重击 ......201
塔吉克斯坦
奔驰之都 ......209
与时代脱节 ......217
伤心的服务小姐 ......249
战争的面目 ......254
大博弈 ......263
太阳脚下的土地 ......285
让我们一起打击腐败! ......295
吉尔吉斯斯坦
自由的时刻 ......301
别哭,你现在是我的妻子了 ......309
养鹰人 ......321
红色阵线最后的德意志人 ......332
希腊坚果 ......343
6月的五天 ......351
等候室里的沉默 ......358
您是否携带了色情物品,小姐? ......360
乌兹别克斯坦
装门面的艺术 ......365
不过都是造梦的材料 ......379
沙漠中的博物馆 ......389
棉花之神 ......400
追寻逝去的时间 ......413
丝路上的珍珠 ......425
终点站 ......434
后记:独裁者之死 ......451
致谢 ......459
注释 ......463
参考书目 ......465
精彩书摘
苹果之父
一架旧螺旋桨飞机——也是斯卡特航空的——载着我从塞米巴拉金斯克前往我此行的最后一站,阿拉木图。这个旧都的地理位置令人惊叹,周围是一座座被白雪覆盖的高山。这座城市曾在1887年被一场强地震完全摧毁,如今多数建筑都按照苏联风格建造,有着一模一样的外立面和设计。街道直而坡度陡,有点像旧金山。阿拉木图虽已失去首都地位,但仍旧是哈萨克斯坦的金融中心,可能是中亚最国际化的城市:在路边咖啡馆,你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语言,从俄语和汉语到法语和英语都有。山上有著名的滑冰场麦迪奥,上百个世界纪录都在那里产生。
该滑冰场于1954年竣工,当时被称为阿尔玛–阿塔(Alma-Ata)的阿拉木图迅速成了国际滑冰界的一个奇迹。仅仅一年之后,那里便传来了惊人的报道,称苏联滑冰运动员打破了五百米、一千五百米和五千米的世界纪录。在挪威的滑冰圈,有人推测或许苏联的钟表走得比较慢,又或许滑冰场的大小测量出了问题。渐渐地,非苏联籍滑冰者也来到这里,同样开始打破世界纪录后,批评的声音没有了。1976年挪威人斯滕·斯滕森(Sten Stensen)成为世界上首个在十四分四十秒之内完成一万米滑冰的人,他创下的纪录是14分38.08秒。在1977年一场挪威与苏联的比赛中,谢尔盖·马尔丘克(Sergey Marchuk)首次在七分钟之内滑完了五千米。但是他6分58.88秒的纪录并没有保持很久:在之后的一场比赛中,另一名挪威人凯·阿尔内·斯滕斯耶梅特(Kay Arne Stenshjemmet)取得了6分56.9秒的成绩。
麦迪奥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滑冰场有这样几个因素:其一是这个滑冰场的高海拔,超出海平面1691米。另一个是风。有时风会从山顶上吹下,让滑冰场上的滑冰者一路顺风。1972年,苏联当局投入了两亿克朗来翻新该设施,将其改造成人工滑冰场,并安装了一套先进的供水和冰冻系统。
麦迪奥的世界纪录在1986年之前一直被刷新,同年,第一批室内滑冰场开放了。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这个滑冰场多年里被放任失修,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维护了。年轻的哈萨克斯坦有更加迫切的任务。不过,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当局投入大量资金维修麦迪奥和阿拉木图附近的其他冬季运动综合场馆,梦想有一天能够主办冬奥会。哈萨克斯坦被俄罗斯的索契打败,失去了主办2014年冬奥会的机会,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希望。他们在2015年再次申办,但又一次被一个强大的邻国击败: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办,而不是阿拉木图。
不过,任何未来的奥运会参赛者都不能够再借麦迪奥的东风了,因为现代滑冰规则规定,这一等级的国际赛事必须在室内举行。
阿尔玛–阿塔意为苹果之父。
著名苏联植物学家尼古拉·瓦维洛夫(Nikolai Vavilov)怀着巨大的耐心和热情,探索世界最偏远的角落,遍寻新品种植物。关于阿尔玛–阿塔的苹果,他在笔记中写道:“在整个城市周围,辽阔的野苹果林向四面八方延伸,覆盖了山丘,汇成大片森林。相比西方高加索山脉果实非常小的野苹果,哈萨克的大部分野苹果的果实都很大,其质量与人工栽种的品种相比毫不逊色。9月1日这个时候,苹果几乎都成熟了,你可以亲眼看一看,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苹果的起源地。”
瓦维洛夫的植物探险让他行遍整个苏联,到达日本、中国、韩国、美国和加拿大,抵达阿富汗的遥远山脉,也去到撒哈拉和埃塞俄比亚,在那里差点儿被土匪打劫。他总是一身量身定做的深色西装,配白衬衫和领带,穿得无可挑剔,良好的幽默感和无尽的精力使他走到哪里都能交到朋友。瓦维洛夫的计划雄心勃勃:他想要对不同植物品种进行杂交,例如土豆、小麦和黑麦,培育出基因更强健的作物变种,以此消除饥饿。他认为这些作物的许多野生变种具备一些在人工栽植中遗失的珍贵基因品质。例如,有一些品种可以在极端气温变化中存活下来。通过对野生和人工栽培的植物进行杂交,或许能培植出遗传双方最佳品质的变种。这在遗传学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当时,是极具开创性的想法。
瓦维洛夫从许多次的探险中,建立起了可观的种子收藏。这是全世界第一个种子库,保存于瓦维洛夫在列宁格勒建立的种植业研究院(Institute of Plant Industry)。因为这项工作,瓦维洛夫在20世纪20年代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生物学家之一。列宁了解瓦维洛夫研究的经济价值,给予他完全的自由。瓦维洛夫被任命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并因为他所做的工作而被授予列宁奖,这是苏联最具声望的科学奖。
列宁于1924年去世,这时,瓦维洛夫的好运也走到头了。斯大林赞赏另一个植物学家,特罗菲姆·李森科(Trofim Lysenko)。瓦维洛夫继承了19世纪奥地利植物学家孟德尔(Gregor Mendel)关于杂交培育与遗传性状的思想,而李森科受到的是18世纪法国植物学家让–巴蒂斯特·拉马克(Jean-Baptiste de Lamarck)的启发,后者认为后天取得的品质可以遗传给后代。李森科认为,假如一种植物可以在漫长、寒冷的冬天存活下来,并在春天再次开花,那么其后代也会在春天开花,无论它是否也经历过漫长、寒冷的冬天。换句话说,他相信,有可能通过培养而让植物后天获得不同的品质,且这些品质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李森科的错误理论在欧洲早就被否决了,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直主导着苏联的农业政策,这对苏联农业和李森科坚定的批评者瓦维洛夫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1940年,他为研究而前往乌克兰,在途中被逮捕,并判处死刑。两年后,死刑被减为二十年有期徒刑,但这点慰藉微不足道:1943年1月26日,尼古拉·瓦维洛夫这个为了消除饥饿而奉献一生的人,在监狱中死于营养不良。
多亏了瓦维洛夫敬业的同事,种子库在长达二十八个月的列宁格勒围城战中幸存下来。当局并未下达任何保护这二十五万颗种子的命令,但是研究院的职员们主动承担了这一任务:他们对种子进行了筛选,放进一个大箱子,然后将箱子带到地下室,轮流看守。尽管看守种子的人当中,有九人在1944年春围城战结束之前被饿死,但没有一个人动过吃那些种子的念头。
斯大林去世后,瓦维洛夫获得平反,重新获得了苏联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的地位。
既然我来到了苹果之城,就去了一趟市场,想试试当地出产的苹果。大大的果蔬市场里挤满了正在采购的家庭主妇,空气中混合着泥土和甜美的气味。多数商贩都用丰硕、汁水饱满的苹果招徕顾客。我挑出一个硕大的青苹果,付钱后咬了一口。味道犹如夏天的清晨。恰到好处的酸,恰到好处的甜,恰到好处的紧实。
“我觉得这是我人生中吃过的最好的苹果!”我叫道。
坐在码得整整齐齐的水果堆后面的摊贩得意地笑了。
“我们所有的苹果都是专门从中国进口的。”他自豪地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