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计3951字,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来源| 腾讯研究院(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蒲蒲
以互联网产业化和工业智能化为标志,技术融合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一系列颠覆性技术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城市。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传感网与物联网、数字孪生、泛现实技术、智能建造、机器人与自动化等颠覆性技术将进一步在不同层级作用于城市空间。
技术驱动带动城市产品服务层面更迭,重构新城市空间转型。城市的“信息功能”被互联网信息所替代,以空间搜索为核心的行为选择被个体定制化算法改变,以土地用途为核心的功能布局及结构正在向以人为核心的方向发展。
在2020年推出《WeSpace·未来城市空间》研究报告后,时代政策背景与新兴技术持续发展迭代,进一步催生出更多的新城市现象和新空间特征。为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腾讯研究院在过去两年中对原有报告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优化,并以《WeSpace 2.0·未来城市空间2.0》研究报告的形式重磅发布。
本报告面向时代背景新变化和国家政策新导向,关注更加智能化、算法化、数字化的个体变革新现象与未来城市空间的新特征,旨在引发学界和业界针对未来城市更多的思考、讨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关注时代背景变化
政策导向:数字中国、碳中和发展愿景的提出对未来城市与技术应用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技术发展:技术更加趋于智能化、数字化、算法化方向发展,诸多新技术概念及其应用进一步促进不同场景的数字化转型。
疫情冲击:新冠疫情的出现给城市带来阶段性冲击,并催生新的生产生活需求以及对应的技术应用场景。
现象迭代:多种因素影响下,城市空间与生产生活模式持续转变,共同促进未来城市新现象、新特征的出现。
回顾了科技发展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以展望未来城市空间的发展场景
本研究报告梳理了工业革命以来,颠覆性科技发展对城市空间的宏中微观影响,以及对理想城市模型的引导性作用,进而得出城市发展的规律特征,为本报告聚焦当下技术发展的前沿趋势,展望近未来城市空间情景提供基础。
梳理当代对城市空间正在或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新兴技术,总结技术驱动下未来城市空间的主要趋势
本研究报告从技术供给和人类需求角度探索未来城市空间变化的驱动力。整理新兴技术在不同层级对空间的影响。并基于“技术驱动-产品服务迭代-空间转型”的传导链,讨论新兴技术对城市空间的重构与转型,最终凝练成八个主要趋势判断。
展望未来城市间、城市内部功能空间和设施可能发展的场景及其正负外部性,以引发更深入的讨论与研究
本研究报告总结区域层面的等级、规模、联系的发展趋势,探索未来城市居住、办公、交通、休闲空间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在技术驱动下的发展趋势,总结其正负外部性,并对新现象、新技术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路径和效益进行探讨,旨在引发更深入的对未来城市空间的相关讨论与研究。
整理丰富的设计、建设及运营案例,展示多种可能性的未来城市空间创造实践
本研究报告通过丰富的案例积累和系统的整理,充分展示不同创造主体针对未来城市空间场景的想象与实践,为了解目前多学科对未来城市空间研究的最新进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以激发更多元的深入思考与研究。
未来城市空间的主要趋势
边界模糊:城市内与城市间不同功能空间线上与线下边界溶解
随着交通方式的发展,城市内与城市间的差异缩减,边界溶解。随着碎片化时间和线上办公与生活的流行,不同活动所对应的空间边界模糊。此外,线上线下活动的边界也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深入应用而消融,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
灵活自由:形式不再必须追随功能
城市生活随着互联网的影响变得更加自由,城市空间形式与功能的联系开始减弱。同样形式的空间所承载的活动具有更大的弹性。即使空间不发生变化,其所承载的功能可以随时改变。形式不再追随功能。
邻近分布:以人为核心的功能与服务聚集
随着线上办公、学习、娱乐等方式不断丰富和成熟,即使出行的成本降低,人们出行的意愿仍有所下降。个体周边功能的重要性提升,以人为核心的功能与服务聚集现象将更加显著。
在场经济:空间信息功能被互联网替代,场景体验价值提升
以往为了人们更容易获取信息而产生的出行成本及对空间资源的需求将被大幅度降低。城市空间会更加强调其作为活动容器的作用,并提供与众不同的、难以复制和被互联网替代的、具有本地独特吸引力的空间体验。
节能高效:空间的数字化运营
城市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呈现出运营化的特征。空间也许不会改变,但空间使用的组织方式将发生改变。数字化的运营将进一步提升空间的使用效率,例如共享化、定制推荐等。
虚实融合:数字创新增强空间设计
空间具有滞后效应及使用弹性。即使不改变空间的形式,仍然可以承载新的活动方式。但不可避免的,更符合人需求的新的空间设计形式也将出现。数字化空间的设计将体现出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融合的特征。
科技发展对未来城市空间的正外部性提升传统空间利用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高传统空间利用效率。
拓展新的虚拟空间场景
数字生活的极大丰富让既有活动实现数字化,同时也将孕育新的活动类型及其形式和场景。
融合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
平台运营、人机互动、数字孪生等技术将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融合,线上线下互动的形式更加丰富。
提高城市发展运行的韧性
空间的不灵活在灵活自由的数字空间的影响下,其韧性得到极大提升,面对各类灾害和危机的能力提升。
减少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线上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出行,节能自动的交通工具减少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智能运营管理实时监测并调节能耗,以信息联动换取能量节约。
科技发展对未来城市空间的负外部性加剧社会隔离及居住隔离
互联网推动社群建设,不同群体间的隔离更加严重,从而进一步加剧居住隔离。
增加空间不平等现象
全球数字化进程中,数字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数字鸿沟将增加空间不平等现象。短期内区域间与城市群内非均衡状态或更加明显,城市间差距或面临扩大化趋势。
产生算法驱动的空间危机
依赖于算法的资源分配、流动和空间运营也将受制于算法,存在过度依赖甚至被算法束缚的可能性以及数据隐私危机。
加速实体空间剩余与城市收缩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加速产业生产转型,部分传统实体空间功能瓦解,空间出现剩余或凋敝,城市局部收缩或整体收缩加速。
人在空间中的个性消除与偏好丧失
依赖于算法推荐的空间使用与个人活动也将受限于算法,个性化的选择与偏好逐渐消失。
未来城市空间九大议题认识论
议题一:未来城市空间的整体演化趋势与特征
未来城市是否可被预测/如何更好地预测?
如今未来城市空间的变化体现在哪里,又有多大程度得到体现?
未来城市空间的发展展望最终适用于多少城市?
议题二:未来城市空间组织模式
未来城市的等级、规模、结构形态与发展模式是怎样的?
未来城市空间会更加分异还是更加均一?
未来的城乡关系有何变化?
议题三:未来城市生活各环节碳含量及其影响路径
如何引导新兴技术在未来城市空间碳减排中扮演恰当角色?
在减碳路径中如何实现新旧技术平稳过渡?
议题四:新兴技术对未来城市空间的影响及挑战
新兴技术在未来城市空间中扮演的角色
新兴技术对未来城市空间的影响:效率、品质与活力
新兴技术下产生新的城市空间、新的空间组织关系
未来城市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碳排放等方面在技术应用下面临的挑战
方法论
议题五:新兴技术应用背景下,未来城市空间的跨区域协同路径与机制
都市圈、强省会、现有行政边界等是否影响城市空间的发展?
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更高效地实现城市发展的跨区域协同?
议题六:城市实体空间与数字空间的匹配与融合机制
线上空间的发展对线下空间产生诸多影响,未来实体空间如何应对颠覆性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未来城市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平衡点在哪里?
面临技术的不断迭代,相对滞后的城市空间如何快速弹性适应?
议题七:未来城市空间下的数据生态建设(采集、使用、共享、保护、治理)
数据/技术霸权对城市空间正义、社会公平的挑战
未来如何建立更好的城市数据生态系统?
实践论
议题八:面向未来的城市空间设计创造方法
新兴技术如何让城市空间发展更有人本关怀?
未来如何结合新兴技术重振凋零的城市空间或衰败的城市?
议题九:未来城市数字空间建设与运营模式
谁为未来城市空间买单,政企多方如何合作?
是否有必要/如何形成统一的未来城市创造(建设)的标准范式?
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如何适应新时代需求?
具体内容如下
奇遇元宇宙
公众号
微信:hpkj527
电话:18710196088
文章转发自奇遇元宇宙,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